近日,中国科大苏州高研院张振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闻利平、孔祥玉研究员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目为“Light-boosted osmotic energy conversion and ion pumping through graphdiyne oxide-based membrane”的研究论文,并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光驱动离子传输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视觉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近年来纳米技术的进步在生物系统和人工纳米流体系统间架起桥梁,然而生物材料的脆弱性和改性过程的复杂性严重阻碍了人工光控纳米流体系统的开发利用。
本研究以石墨二炔氧化物(GDYO)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制备柔性功能薄膜,其具有的独特碳杂化骨架赋予GDYO基纳流系统灵敏的光响应性和高速的阳离子通道。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GDYO中阳离子与功能位点(即含氧基团和富电子的乙炔键)之间复合相互作用可通过预富集-加速机制显著促进阳离子的跨膜传输。此外,GDYO基纳流能量转换系统由于其固有的光响应特性,展现出光子-电子-离子耦合传输行为,可以消耗光能促进离子定向运动,光照下渗透能转换功率可提升至11.91 W m-2。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19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王清晨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振教授与孔祥玉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本文的共同通讯单位。
(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