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交叉融合、借鉴他山之石、促进学术交流、共探研究前沿”
千年姑苏,春意正浓;独墅湖畔,群贤毕至。4月1日,独墅论坛·2023医学影像计算独墅湖会议(下称“会议”)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主办,历时2天,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院以及相关企业的医学影像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授课、口述交流、众说纷纭、海报交流和集体活动的方式,营造了浓郁的学术交叉氛围和轻松的学术交流环境,以充分探讨医学影像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医学影像智能与机器人(MIRACLE)研究中心主任周少华教授担任主席。
会议伊始,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淼作开场致辞,陈淼主任对莅临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成果,并对会议举办做出美好祝愿。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褚家如为与会嘉宾、学者介绍了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整体情况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苏因地制宜,产学研域融一体突破的建设路径与相关成果。
本次会议有幸邀请了陈熙霖、高家红、虞晶怡、刘海燕、梁会营和郑冶枫6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授课,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陈熙霖教授介绍了自监督预训练及其在手术血管与器械分割中的应用,展示了在手术相关图像上自监督预训练上的一些尝试以及结合腹腔手术场景在手术血管与器械分割上取得的进展。
高家红教授介绍了AI技术研发及在脑科学、医学影像和脑机接口的应用。高教授指出人工智能(AI)技术在脑科学、医学影像和脑机接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在这些领域开展应用和研究,可以推进AI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未来的基础神经科学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工具。
虞晶怡教授介绍了神经辐射场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在报告中,虞教授首先介绍了如何将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NeRF)技术应用于稀疏视角CT重建领域,并介绍了如何将物理模型融入到模型中,以对金属伪影进行消除和对运动模糊进行校正。此外,虞教授团队实现了高分辨率重建渲染和高压缩率压缩技术,并针对这些技术,设计了一种专用芯片,用于实时CT渲染。
刘海燕教授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从头设计。刘教授将侧重从对蛋白质结构功能生物物理规律认识的角度来讨论蛋白质设计(相对于其他AI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并介绍他们在用扩散概率模型从头设计蛋白质结构方面的最新进展。
梁会营主任的报告主题是《数字化魔方:医疗机构智慧化转型的底座》。梁主任专注多模态医学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技术、场景的探索和思考,试图提出一套完整的数据驱动型医疗机构智慧化转型方法论,来帮助医疗机构明确智慧化愿景、落实智慧化实践、提升智慧化能力。
郑冶枫主任的报告主题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基于非完美临床数据的智能学习》。郑主任指出来自于实际临床的数据通常有各种缺陷。为了从这些不完美的临床数据中学习一个鲁棒的智能影像分析系统,郑主任团队提出各种小样本学习技术来解决标注数据量少的问题,采用高保真的图像风格迁移技术来降低跨中心数据差异的影响,还开创性地提出利用多个医生的原始标注来学习,充分利用不一致标签中隐含的信息,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众说纷纭”等报告环节,23位与会学者介绍了他们的相关工作,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现场观众们表现出了高度的学术热情和探究精神,就演讲者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技术细节以及实践应用争先提问。
为促进与会专家、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技术细节和实践应用,4月2日,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明德楼展厅内举行了海报交流。参展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设计了精美的海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地展示了研究的内容和成果。
至此,历时2天的独墅论坛·医学影像计算独墅湖会议圆满结束。本次会议以“注重交叉融合、借鉴他山之石、促进学术交流、共探研究前沿”的主题,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推动医学影像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相信在这种开放、包容、交流的学术环境下,医疗影像计算的研究成果将会越来越丰硕,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